第138节
  平安那么聪明的人,不可能看不出来,疏远自己,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  想通了这一点之后田英悔不当初,只要跟平安交好,没有了水泥厂,自然会有别的,据说那个黄金钟就是跟江南温家合作的……若是能够交给自己,水泥厂怎么能比得上?
  他倒也光棍,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,便立刻去找平安负荆请罪。“我之前也不知怎么被迷了心,犯了错,平安你可千万不要跟我计较。你说得对,水泥的配方实在一目了然,根本防范不住。只是,如今水泥公司还挂在内库下面,总不能让人平白占了好处去?”
  平安道,“那你就给陛下上个折子,阐明此事。想来陛下知道前因后果,知道你已经尽力,也不会责怪。”
  也只好如此了。田英见平安没有帮忙的意思,只好离开。
  虽然事情已经定下来了,但是田英始终不甘心。虽然平安说的都有道理,但是他相信,只要平安愿意,一定能够想出完美的解决办法,不会让齐王府占了这个好处去。
  可谁让他得罪了平安呢?
  所以田英也只好一边忙碌,一边盯着齐王府那边,希望能够抓住机会,修复跟平安的机会。
  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。在水泥厂开工之后,图书馆的修建也该提上日程了。而田英所看到的机会,就是图书馆的选址问题。
  按理说是应该由当地官府来负责的。但是跟水泥厂一样,能做主的是齐王府,官府也没有办法。而齐王府倒是十分配合的帮助他选定图书馆的地址。没错,他们主动提供了齐王府附近那些控制着的土地,表示图书馆可以建在这里,要多大都可以。
  图书馆本身是笼络士子的绝佳武器,如果建在齐王府附近,岂不是拉进了大家跟齐王府的距离?到时候他们只知感谢齐王府,却不知为朝廷效力,如何是好?
  于是田英立刻过来找平安。他知道平安很看重这件事,总不可能再袖手旁观吧?
  然而平安的反应却是让田英瞠目结舌,因为他居然十分高兴的接受了齐王府提供的地方,甚至对提出反对意见的田英觉得奇怪,“齐王府有心扶持文化事业,为图书馆出力,为何不能接受?”
  不光如此,平安还接受了齐王府捐赠给图书馆的上万册图书,目前图书馆还没有修好,书还在齐王府里,但是整个洛州的士子听说此事之后,莫不欢欣鼓舞,口里尽是称赞齐王的话。
  平安的这种作态,越发让齐王那边确定了他是对皇帝和朝廷有所不满,所以故意为自己行方便。这个结论让齐王大悦,立刻让人请平安前去相见。
  寒暄的话不提,齐王满面春风,还备了酒席宴请平安,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,才含笑开口,“多谢齐太监对王府的信任和帮助,外人都以为我有什么坏心。其实我不过是为了这洛州城的百姓罢了。毕竟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,自然只盼着洛州更好。”
  “王爷的心思令人敬服。不管是提供土地还是捐赠图书,都是义举,我想洛州城的百姓们都会感激你的。”平安道。
  齐王点点头,又捧了平安几句,再劝了几杯酒,确定平安已经喝得微醺之后,才故作烦恼的开口,“我听人说,齐太监是个最聪明不过的人呢,本王这里有一件烦恼事,可真是日夜萦心,想请齐太监给出个主意啊!”
  “王爷谬赞了。”平安眯着眼睛笑,口出狂言,“不过王爷算是找对了人,这天下如今还没有难得住我的事呢!”
  “这就好。”齐王道,“东南路多山,土地也称不上肥沃,出产甚少,一直以来都只能从别处购进粮食补充。可是既然地里没有出产,百姓们自然也没有余钱,根本买不起粮食。如此恶性循环,愈演愈烈,如今东南路的百姓日子是越来越艰难了,不知齐太监有何法可解?”
  平安闻言,撑着下巴思量了片刻,故作神秘的压低声音道,“我有一物,可解王爷之难!”
  第144章 挖坑埋人好办法
  “哦?是什么东西?”齐王立刻追问。
  然而平安却只是朝他笑了两声,然后噗通一下栽倒在桌上,醉过去了。
  崔玉君上前查看了一下,无奈的转头道,“王爷,是不胜酒力,喝醉了。”
  齐王坐直了身体,此刻脸上何曾还有半分醉意,他有些无奈的看了平安一眼,“罢了,本来就是打算灌醉他套话,一时喝多了也正常。好在已经问出一点东西来了。”
  崔玉君安排人过来将平安扶下去休息,然后才问,“他说有一物,王爷以为会是什么?”
  齐王想了想,道,“既然是能解东南土地出产少的东西,莫非是新稻种?我听闻宫中一直在培育增产的作物,只是咱们的人地位低,拿到的消息总是似是而非,不得要领。说不准,这平安也掺了一脚。”
  “此人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来头,从他出现之后,弄出了不少新东西。”崔玉君道,“如今京城那边,三两年就有一场大变化,都快跟不上了。”
  “有这样的人才,便该赶紧用他,咱们那位陛下……哼!”齐王脸上露出几分不屑,“这平衡之道他倒是熟惯,却不想想,好端端一个英才,岂会甘愿受这等磋磨?”
  崔玉君并不希望齐王太过看重平安,这是一种十分微妙的心思。他自己是齐王心腹,虽然他也希望齐王的势力越大越好,但那是在他的帮助之下,若是有人能够取代他的地位,又不同了。
  这个平安一出现崔玉君就不喜欢,总觉得对方的锋芒太盛了些,十分难缠。如果齐王看中了他,想要把人拉拢到这边来,届时岂不是要将自己也压下去?所以他的主张是从平安那里弄到好处,但又要防着平安。
  好在这会让齐王的心思跟他还是一样的,所以崔玉君自然也不会去劝说,而是将话题转回来,“殿下,我看他说得笃定,这东西倒像是一直带在身边的样子。不如咱们让人搜一搜?”
  “胡闹!”齐王皱着眉斥道,“就算你搜出来了,该怎么种,后面又是什么章程,却还是得靠他。莫非到时候要跟他说:我们偷到了你的种子但是不会种?”
  那才是真正的丢人现眼。
  说实话,如果有把握自己种出来,齐王自己也更希望偷偷弄到种子,让平安不敢声张。可是现在的情况,却明显需要靠平安,所以就只能跟他好好商量了。
  况且,种子只是可能的情况,是他们自己的猜测,却未必就正确,万一不是,岂不是弄巧成拙?
  即便的确是一种种子,也难保平安没有弄出陷阱。比如将另一种种子也带在身边混淆视听。万一弄错了,该找谁负责?如果种子是平安自己拿出来的,之后的事情,都可以去找他询问。这才是齐王希望看到的结果。
  这边主仆二人商量着如何从平安那里拿到好处,那边被人服下去之后,平安便彻底醉死过去了。
  他这具身体的酒量的确一般般,之所以能够熬到喝醉了都还不忘正事,全靠意志力足够坚定。这是上辈子生意场上培养出来的技能,不到失去意识的那一刻,就始终记得自己的目的。——比如说让合作方答应把合同给签了。
  所以确定了对方试探的目的,而且给出了一点暗示之后,平安就醉过去了。
  主要是他还没想好要如何提替齐王“解决”这个问题。这个解决办法,必须是看上去对齐王有好处,但实际上却是有坏处的。或者换一个说法,短期内有好处,长期则会有坏处。
  如此一来,都不用他设套,齐王就自己主动钻进来了。就算将来真的出了问题,也怨不得他。
  脑子里迷迷糊糊的转着这些念头,平安睡了过去。
  跟平安预料的差不多,第二天醒来之后,他提出告辞,但齐王却是热情的留他在府上多住一段时间。盛情难却,平安自然就在齐王府住了下来。有一就有二,之后每次平安提出要离开,齐王都会找出各种理由留人。
  一开始田英有些担心,还派人过来问了几次,后来就不来了。
  大概是有求于人,齐王对平安是很大方的。平安在齐王府住的是最大的一个客院,风景优美,装饰富丽堂皇,高床软枕,绫罗绸缎,如果不是平安身份特殊,相信软玉温香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  对方这么热情,平安自然也乐得享受。反正着急的是齐王而不是他。
  就在平安住在齐王府,看上去简直有些乐不思蜀的时候,齐王府这边,也成功的打入内部,拿到了水泥配方。
  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个配方居然会那么简单。而那么简单的配方,居然也没有别人出手?
  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。因为水泥这东西是从来没有见过的,对于化学基本上一直处于萌芽期,发展最迅速的地方在炼丹房的古代人来说,这种自己解释不了的东西自然不可能简单的就做出来。于是没人想过,水泥的配方居然真的就那么简单。
  除此之外,皇室的震慑也是很有用的。
  本来江南富商云集,多少也会有一两家有这种心思的,毕竟资本在面对利益的时候,天然就会被打动,并为此铤而走险。即便是皇帝的生意又怎么样?君不见古时候吕不韦连皇帝都敢当成一门生意来做!
  不过商人虽然逐利,但也最识时务。一旦知道事不可为便会立刻放弃。
  所以在江南的时候,因为平安跟温家交好,成为温家的座上客,最后又跟温家合作了黄金钟的生意,其他人要动手,就得掂量掂量了。后来平安发现了这种苗头之后,索性让温家帮忙牵头,提供了做羽绒服羽绒被的生意,让大家都掺一脚。
  这时候的大楚已经有棉花了。虽然谁也说不清楚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流传进来的。但是江南第一代的确是有人种植。可惜的是因为棉花的质量问题,做出来的东西差强人意。所以对于富贵人家来说,还是绫罗锦缎更合心意。
  只是料子再好,他也不保暖啊!所以之后棉花的另一种用法被发现,棉衣应运而生。只是这种衣服很笨重不说,洗一次要费许多功夫才能弄干,而且里面的棉花还有可能结成一团。
  所以大家对这种御寒的衣物并不满意,更多的习惯使用皮毛来进行保暖。只是皮毛难得,数量也没有那么多。
  所以总而言之一句话,对大楚人来说,真正风靡全国让大家都喜欢满意的御寒衣物,到现在还没有出现。所以平安的羽绒服一经推出,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肯定。
  大楚有几千万人口,就算其中只有一半的人能够买得起这羽绒服好了,那也是几千万件!除此之外还有羽绒被之类的生意。有了这样一笔大生意,自然没人盯着水泥厂了。
  只是去年时间来不及,这羽绒服还没有开始生产,所以到现在外头还没得到消息。不少人都对于江南这一次如此安分赶到惊讶,却不知道其中的缘故。
  反正天不怕地不怕的齐王拿到了水泥配方之后,便命人准备开办工厂。而这个时候,朝廷这边,田英的奏折也送到了皇帝的手里。
  其实齐王这样伸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。否则的话,好好一个东南,收到的赋税怎么可能只有那么一点?但是一来税收层层上交,大家互相扯皮,要清算的话,整个东南官场恐怕要被连根拔起,根本不可能查下去。二来皇帝还没有打算好跟齐王翻脸,只能假装不知道。三来嘛……赋税收上来之后,毕竟是收归国库,虽然名义上也是皇帝的钱,但皇帝却是不能动用的。
  可是水泥厂的收入却不同,那是皇帝内库的收入!齐王这一伸手,损伤的是皇帝本人的利益,他怎么可能答应?
  所以一收到消息,皇帝虽然埋怨田英不会做事,但心里却也明白,胳膊拧不过大腿,就连东南路的巡抚派过去,不出半年时间也会挡不住攻势,跟齐王同流合污,更何况是田英?
  皇帝自觉对齐王已经足够容忍,但齐王没有半点收敛的意思,现在手居然伸到他这边来了,简直岂有此理。
  所以他不打算忍耐了。
  宗室的动向,本来就一直是最敏感的东西。如果不是因为齐王一系的渊源比较复杂的话,早就已经被历代皇帝给处理掉了。虽说是棘手,但是认真的下了决心要壮士断腕,难道会处理不掉?
  之所以留着他们,无非是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仁慈,当然,这也是因为齐王一系蹦跶归蹦跶,但是并没有触碰到底线。
  可是这一次却是不同。
  一旦下定决心之后,皇帝便会变得十分冷静,开始思索着可以从什么地方下手,该怎么做才能将影响降低到最小。这个时候,他才冷酷得像是一位帝王。
  第二日早朝时,皇帝突然开口,“朕昨夜梦见宣宗皇帝入梦,言宗庙祖陵,祭祀之重地也。梦醒之后思之,概因多年未曾祭扫祖陵。朕一念及此,心中甚为惶恐。”
  既然是先帝托梦,这话从皇帝嘴里说出来,不管是真是假,大家就只能当成是真的。况且仔细想想,的确是好些年都不曾去祭扫祖陵了。皇帝有这个心思,大家自然也不会反对。
  于是朝臣们纷纷出列,认为皇帝应该派人前往洛州,祭祀宗庙,清扫祖陵。
  甚至大家已经开始商量起派遣什么人前往比较合适了。
  结果皇帝又道,他登基以来,一次都没有亲自前往洛州祭扫,心中实在是惭愧。进来只觉得精力越发不济,也许天不假年,所以打算亲自前往。
  其实皇帝的身体大不如前,大家心里都明白,只不过没有明着说出来罢了。毕竟今年开春以后,皇帝就病了两次,罢了朝会。而且最近批复的奏折,多半也不是御笔朱批,想来都是身边的秉笔太监代笔。
  但是心里有数归心里有数,这话从皇帝嘴里说出来,朝臣们只能跪了一片,称赞他春秋鼎盛,龙精虎猛,说身体不好实在是想太多了。
  毕竟这种话皇帝可以说,臣子们却不能应。
  不过很快又有人反映过来,顺着皇帝的意思小心翼翼的道,此去洛州山长水远,如今水泥路还没有修好,一路辛苦,恐怕龙体难以承受。不如等过两年路修好了再去。
  皇帝表示同意,但同时又十分忧心,担心宣宗皇帝都托梦了自己还不去祭扫,恐怕祖先们不会高兴。
  如此一来一往,皇帝的心思大家也就都试探出来了。皇帝想要祭祀宗庙,打扫祖陵是真的,但未必想要自己去。不过,要派个足够分量的人去是肯定的了。
  大家面面相觑,正打算请皇帝多考虑一下,等大家回去商量好了再来说这事,结果赵璨已经出列道,“洛州路远难行,怎可让陛下来往奔波?儿臣愿为君父分忧,前往洛州祭扫,以告慰我大楚列祖列宗英灵!”
  这下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了。
  之所以大家都知道皇帝想要派个有分量的人去,却没有人提名皇子,就是因为在这个节骨眼上,这个话题是非常敏感的。能够去祭扫宗庙的,多半都是继承人。皇帝刚刚说自己身体不好,你就开口说自己要代为前往,这岂不是在争位?
  这万一要是犯了忌讳,就算是皇子,一样会被处置掉。
  不过赵璨的情况有点儿特殊。有长春真人之前的话在,大家都惦记着他本命年的时候有个生死大劫呢!不管他之前表现得有多么的亮眼,到时候熬不过来,也就都没用了。
  所以即便他是皇帝那么多儿子之中最优秀的一个,许多人也不认为他具有威胁力。毕竟长春真人不可能信口胡言,他说是生死大劫,那么就一定是九死一生的劫难,不是那么容易躲过去的。
  况且,就算上天给的劫难赵璨能够躲过去,到时候其他人的算计,他难道也能一一躲过吗?
  赵璨将他们的这种心思看得一清二楚,所以才敢站出来。因为不管是皇帝还是其他兄弟们,只要认真想想,就会发现他是最适合的人。——将来肯定会被淘汰出局,但现在却表现得最抢眼,这种敏感的事情,交给他总比让别人得了要好。
  这是上辈子的死和平安的努力换来的机会,赵璨不会错过。既然有优势,他就必须要利用起来。不管这些人心里怎么想,但是他每做一件事,功劳却是实打实的。等到他跨过所谓生死劫难的那一天,所有人转回头去看的时候,会发现他已经一步一步走到所有人都只能仰望的地方。
  那个位置,不会属于其他人。
  对于其他几位皇子来说,自己得不到的好处,其他人也休想得到。倒是赵璨这个迟早要死的,他们没那么忌惮。至于大臣,赵璨开口之后,这件事他们就不适合表态了。
  所以气氛虽然很诡异,但是也没有人开口反对。于是皇帝最后便应允了赵璨的请求。
  等到下朝之后,皇帝将赵璨叫到了本初殿。除了叮嘱他一路上需要注意的东西之外,还有另外一件事要嘱咐他。
  搜集齐王的罪证。这是皇帝交给赵璨的任务。
  仔细考虑过之后,皇帝也必须承认,这个任务交给赵璨更合适。他聪明能干,往往有出其不意之举,在所有的儿子里表现得最好。想必这一次前往洛州,不会让他失望。